34歲歌手被查出惡性胃癌!平時作息規律又養生,為什么會這樣?
從未想過自己也會患癌,并且還是最兇險的印戒細胞癌......
12月5日,不到35歲的年輕網絡歌手吾恩被確診為胃癌。而平時,他的生活作息算是挺健康,并沒有什么不良習慣。
吾恩微博截圖
12月6日,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向大家講述了此次確診的經歷:
“我于今年8月開始常覺左下肋不太舒服,隱隱作痛,去醫院以胃炎治療幾次,狀況都時好時壞。除偶有便秘,沒有其他任何癥狀,故并未引起多大注意。
11月,胃又開始隱痛,因為周圍親朋身體也有欠佳,于是我下定決心在上周六(11月30日)做了腸胃鏡檢查。
原本3年前做過一次胃鏡,只是淺表性胃炎而已,醫生還建議我此次不必再檢,只做腸鏡即可,但一念之差后我還是決定再復查一次胃鏡。
醫生說可能有皮革胃(胃壁全層出現增厚、變硬,質感如皮革一樣,蠕動變差,又被稱為革囊胃。惡性程度極高,病理類型絕大多數為低分化、未分化癌、印戒細胞癌。其臨床特征是病程短、病情發展快、預后差,多數病例從就診到死亡3-5個月)的傾向,所以叫復查一個增強ct。”
結果,胃鏡活檢報告單上赫然寫著:
“組織粘膜內見異型細胞,部分呈印戒樣(胃印戒細胞癌是高度惡性腫瘤之一,許昌市立醫院內鏡中心主任楊喜洋曾稱其為胃癌中之首惡),考慮為低分化癌可能。”
吾恩微博截圖
不過萬幸的是,拿到增強ct報告:“并未發生轉移,其他臟器也都健康。這說明我尚有手術的機會。”
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胃癌?
2018年2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《2018中國癌癥登記年報》顯示,2014年全國腫瘤登記地區胃癌病例數量為41萬,死亡病例29.4萬,占所有癌癥病例的10.78%與12.80%。其中我國19~35歲年輕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增加了1倍,年齡小于30歲的胃癌患者占比高達7.6%。
過去,很多人認為胃癌是老年病,但其實年輕人得胃癌的越來越多。醫生提醒,最傷胃的9個習慣要遠離!
良好的生活習慣依然重要
發現有情況及時就醫
延伸閱讀: 體檢查出腫瘤標志物高=癌癥?先別慌,教你讀懂這項數據
相信大家對腫瘤標志物這個名詞并不陌生,日常的健康體檢通常都有腫瘤標志物這一項。
腫瘤標志物從何而來?它的升高與腫瘤究竟有什么關系?我們來讀懂體檢報告上的這項數據。
有關癌胚抗原的三個問題
首先,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目前健康體檢中常用的幾種腫瘤標志物。
1965年研究者在結腸癌及人胚胎組織中發現了一種糖蛋白,取“癌”和“胚”二字,命名為癌胚抗原(CEA)。癌胚抗原是最經典且應用非常廣泛的腫瘤標志物。
人在正常情況下癌胚抗原含量極低,檢測報告中的癌胚抗原正常值通常<5ng/ml。但當人體內存在分泌癌胚抗原的惡性腫瘤時,癌胚抗原就會升高。
到了上世紀70年代,甲胎蛋白(AFP)作為肝癌標志物、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作為前列腺癌的標志物分別應用于臨床。隨后,上世紀80年代又出現了CA系列的腫瘤標志物,如標記卵巢癌的CA125、標記轉移性乳腺癌的CA153等。
由于腫瘤標志物的處理原則類似,我們以癌胚抗原為切入點,說說幾個主要問題。
1、哪些腫瘤會使癌胚抗原升高
導致癌胚抗原升高最常見的腫瘤是胃腸道腫瘤。此外,肺癌、乳腺癌、卵巢癌和胰腺癌等,也能導致癌胚抗原升高。因此,癌胚抗原是一種廣譜的腫瘤標志物,并不能用于腫瘤的定位診斷。
2、癌胚抗原能否診斷早期腫瘤
研究顯示,隨著腫瘤惡性程度及分期的增加,癌胚抗原陽性率會上升。如I期腸癌的癌胚抗原陽性率為25%,IV期腸癌的癌胚抗原陽性率則接近80%;I期乳腺癌的癌胚抗原陽性率不足10%,IV期乳腺癌的癌胚抗原陽性率超過50%。
由于早期腫瘤癌胚抗原的陽性率低,故癌胚抗原不能用于腫瘤的早期診斷。
3、癌胚抗原升高≠癌癥
影響癌胚抗原的因素很多,包括實驗室因素、個體生理情況等。所以,許多非腫瘤情況也能使癌胚抗原升高。比如,吸煙。研究顯示,接近20%的煙民體內癌胚抗原出現升高。此外,肺部疾病、消化道疾病、乳腺疾病也存在不同比例癌胚抗原升高的情況。
綜上,對于查體人群而言,腫瘤標志物只是用于腫瘤的輔助診斷,而不能用于腫瘤的早期診斷及篩查。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代表患了惡性腫瘤。
- 標簽:
- 編輯:孫宏亮
- 相關文章